top of page
搜尋

【技術】基礎攀登概念(2)

『攀登中的不同定義』

筆者:Shogun@巔佬 上一次為大家簡單介紹了徒手攀登、人工攀登、傳統攀登、運動攀登和抱石。而除了以上幾種,其實亦有很多其他的攀登模式,但礙於香港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的局限,所以相對上少人接觸和認識,例如:


6)攀冰(Ice Climbing)

攀冰,是從傳統攀登中發展出來,指的是使用繩索和一些專用裝備如冰螺栓(Ice Screw)、冰斧(Ice Axe或Ice Tool)和冰爪(Crampons),在一幅傾斜甚至垂直的冰面上進行的運動。攀冰主要分兩個大類,水冰(Water ice)和高山冰(Alpine ice),前者是季節性的,容易受氣候而結冰或溶化,流水結冰後形成冰瀑、冰掛和冰坡;後者則是在高海拔地形中出現,例如冰川,因此形態穩定而不太容易出現明顯變化。攀冰往往會跟乾攀一起,變成混合攀登,出現在一些冰岩混合的路線上。

7)乾攀(Dry Tooling) 乾攀跟攀冰亦很類似,也是從傳統攀登中發展出來,同樣需要使用冰斧和冰爪,只不過是將地形從冰面換成岩面。在攀冰上,一些常用的踢冰和鑿冰動作,完全無法在岩面上進行,只能輕輕地接觸岩面或卡住岩縫上攀,所以乾攀比攀冰需要更高深的技巧。


8)無繩獨攀(Free Solo) 攀爬者不借助任何保護裝備去攀爬,沒有安全帶、沒有掛扣、沒有岩楔、沒有Belayer,而且攀爬者一旦墜落,就必死無疑,除非幸運之神眷顧。無繩獨攀意味着攀登只能成功,不能出現任何失誤,非常講究攀爬者的能力高低和心理質素。Alex Honnold和Dan Osman都是Free Solo的代表人物之一。這是一項非常有爭議性的攀登方式,有人認為它是攀登的一種模式,應該尊重攀爬者的意願;亦有人認為非常危險,不應進行。孰是孰非,就如同每一個攀爬者,對於同一條攀爬路線上,都有不同的攀爬動作和技巧。用什麼方式去攀登,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。

9)巨牆攀登(Big Wall Climbing) 它是多段式攀登的延伸,路線非常長,巨牆攀登通常需要爬好幾天,有些路線甚至需要長達一個月來完成。而由於需要連續多天的攀爬,所以攀爬者需要攜帶的器材和物資非常多,但他們又無法把所有東西都背着來爬,所以Big Wall Climbing發展出另一套攀爬系統,這樣的系統包含先鋒(leading)、沿繩上昇(jumaring)、以及拖運(hauling),此外也經常會用到人工攀登,但並非必然。在優勝美地(Yosemite)的酋長岩(El Capitan),Tommy Caldwell曾經與Kevin Jorgesen在此以幾年時間的準備和19天時間的奮戰,以徒手攀登的方式完成了黎明之牆(Dawn Wall)路線,創下歷史。


10)有繩獨攀(Rope Solo) 同樣是獨攀,但使用繩索確保,因為此攀爬模式涉及複雜的操作技術,對初初想了解攀登的大家來說有點難消化,所以我們也不會在此文章中詳細講解。簡易一點就是,每一個繩距(Pitch),都必須要攀爬、沿繩下降、沿繩上昇、拖運,然後不斷輪迴,直到登頂。 ▪▪▪Photos Source▪▪▪

From Instagram Paul Romain Thomas Eichberger Alex Honnold Tommy Caldwell


#概念#技術

56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